逃避监管私自繁育稻种并套牌销售,四人侵犯商业秘密获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15:53:00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3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五批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在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中,一种子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伙同他人私自繁育稻种并对外销售,最终获刑。

案情显示,安徽某高科公司为“荃9311A”“YR0822”“荃优822”植物新品种权人。其中,“荃优822”稻种由该公司科研团队研发,其母本“荃9311A”的培育技术和遗传信息为该公司核心秘密,未对外公开,且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

安徽某高科公司在“荃优822”试种达到量产效果后,将相关技术转让给其全资子公司安徽某种业公司,由后者获得国内独家生产经营权,且转让合同对涉及该种子生产、管理的相关人员均约定了严格的保密义务。2019年和2020年,安徽某种业公司与某种子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邓某进签订《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承揽合同》,委托该合作社生产“荃优822”水稻种子,明确约定承揽人应保证亲本不流失、不私自繁育、不私自他用,保证承揽生产的种子不流失,亲本流失或私自繁育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且每年会根据农户种植亩数核发稻种母本数量,并派驻技术员在种植基地长期指导种植、监督生产和防止稻种流失。

自2019年起,邓某进与某信种业公司的王某勇、黄某勇三人共谋,安排其合作社员工黄某自安徽某种业公司处通过每亩多申报的方式多申领亲本“荃9311A”,在安徽某种业公司监管之外私自繁育“荃优822”稻种,并交由某信种业公司套牌对外销售113840斤,给安徽某高科公司造成损失1090360元。

2023年10月11日,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指控邓某进、王某勇、黄某勇及黄某四人通过虚报骗领的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违反保密义务使用其所获取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情节严重,应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追究刑事责任。

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邓某进、黄某违反与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约定,私自繁育稻种,并由王某勇、黄某勇负责销售,牟取非法利益,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情节严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遂判处被告人邓某进、黄某勇、王某勇、黄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至十个月不等,并处罚金二十万元到二万元不等。

编辑 白爽

校对 张彦君

相关文章:

BOSS直聘:AI应用于用户安全保护、产品效率提升等方面08-21

信也科技发布2025年Q2财报:多元化布局释放动能08-21

双飞集团:未来会积极寻求与人形机器人客户的合作机会08-20

溢价321.98%!华海诚科拟11.2亿收购资产无业绩承诺,10.81亿元商誉或埋雷08-08

李嘉诚旗下长和发布公告07-28

申通快递详解收购丹鸟物流原因:切入高端市场丰富产品矩阵,加快推进品质快递收入规模07-27

聚智科技港股IPO:净利润下滑13.7% 亚马逊依赖度超九成 公司治理存瑕疵07-25

300329,复牌!重磅消息,龙头创历史新高,人形机器人新细分领域火了,概念股稀缺(附名单)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