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证券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喜乐
近日,聚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Videotimes Technology Holdings Limited(以下简称“聚智科技”)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新华汇富担任独家保荐人。根据招股书,本次港股IPO募集资金将用于:1)扩大销售渠道及地理覆盖范围以及提高品牌知名度;2)研发新产品以及升级及迭代现有产品;3)采购新生产设施所需设备及机器;4)扩充及建设配备智能仓储系统的仓库;5)一般营运资金。
这家以婴儿监护器为主业的企业,曾凭借2022-2023年营收83%的暴增展现扩张力,但2025年前四月却迎来关键转折——收入增速降至6.4%,利润同比下跌13.7%,系首次出现盈利负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其95.6%的收入依赖亚马逊、77.6%的营收来自美国市场、95%的收入靠婴儿监护器单一品类,三重“生命线”绑定下,抗风险能力已现隐忧。叠加股权集中、独董信息缺失等治理问题,这场IPO闯关正面临多重考验。
2025年前4月利润首现负增长 重营销轻研发埋下产品竞争力隐患
聚智科技是一家母婴电子产品制造商,主力经营婴儿监护器,旨在提升父母与婴儿的日常生活质素。多年来,公司在母婴电子产品领域孕育及发展「HelloBaby」品牌。公司全力投身母婴电子产品行业,致力于研发、设计、制造、品控、销售及营销功能特性及规格各异的婴儿监护器。公司于2016年开始通过亚马逊销售婴儿监护器,自此在全球各大主流市场建立据点,并以北美及欧洲为重心。公司致力为客户提供高质产品及优质产品体验。经过多年深耕细作,公司已取得多项品质管理认证。
2022-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91亿元暴增至3.48亿元,同比增长83%,一度展现强劲扩张力。但 2023-2024年增速骤降至32.5%,2025年前四月收入为1.50亿,仅同比增长6.4%,增长曲线明显失速。更值得警惕的是利润端的“掉头向下”:2025年前四月公司利润录得2831万元,同比下跌13.7%,这是报告期内首次出现盈利负增长。从“高增长”到“微增+利润下滑”的转折,为这场资本闯关蒙上阴影。

利润表数据揭示了聚智科技的增长逻辑——以营销换市场。2024年公司营销投入高达9197万元,是研发投入(693万元)的13.3倍;研发费用率长期低于3%(2024年为2.0%),远低于竞争对手平均水平(2024年不含聚智的行业均值为9.1%)。这种投入结构导致产品陷入“同质化依赖”。作为核心品类的婴儿监护器,其技术壁垒集中在无线传输、低功耗等领域,但聚智科技的研发投入难以支撑核心技术突破。反观竞争对手,安克创新年研发投入超20亿元(2024年),萤石网络已实现AI哭声识别等功能迭代,聚智的产品溢价能力持续被削弱——其婴儿监护器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433.6元降至2025年的389.2元,降幅超10%。

销售渠道 市场 产品品类三重高度依赖 风险抵御能力存疑
聚智科技对亚马逊平台依赖度非常高,2022-2024年及截至2025年前四个月,来自亚马逊平台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85.4%、90.8%、95.6%及86.6%。过度依赖亚马逊渠道,使得公司面临较大的渠道风险。一旦亚马逊平台调整政策,如提高佣金比例、改变搜索排名规则、增加广告费用等,将直接影响公司的收入与成本结构。此外,如果公司在亚马逊平台上出现负面事件,如产品质量投诉、知识产权纠纷等,可能会影响品牌形象。虽然公司在分散自身的销售渠道,已在沃尔玛、Temu进行销售,但体量仍较小。

聚智科技的产品销售高度依赖海外市场,2022-2024年及截至2025年前四个月,来自北美及欧洲的收入分别占到整体收入的87.5%、92.6%、96.5%及92.4%。其中,美国市场为第一大市场,2022-2024年及截至2025年前四个月,美国地区带来的收入占比分别达到56.8%、70.9%、75.5%和77.6%。2025年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加剧了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对涉外企业构成显著冲击。此外,美国2024年生育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核心市场需求增长中枢下移,进一步压缩增长空间。

根据行业数据,2024年中国婴儿监护器出口美国市场中,聚智科技以83万台的出口量及3.5亿美元的出口价值位居第三,市占率分别为17.4%(出口量口径)、19.6%(出口价值口径)。看似跻身行业第一梯队,但其竞争环境暗藏隐忧——前五名对手中,四家均为上市公司,且婴儿监护器仅为其“副业”,即便该品类下滑,也可通过核心主业的现金流“输血”。但对聚智科技而言,婴儿监护器是营收与利润的“唯一支柱”,一旦遭遇市场萎缩(生育率下降)、竞争加剧(巨头加码)、渠道变革(亚马逊规则调整) 等黑天鹅事件,抗风险能力的悬殊将直接决定企业命运。从利润表看,2025年前四月的盈利拐点,或许正是行业变化的提前预警。

公司治理存瑕疵 股权集中 独董未上任与信息披露缺失
聚智科技的股权结构呈现显著集中特征。刘强通过鄂狼投资间接全资控制的哈贝比国际持有公司80%权益,鸿达财富作为唯一外部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20%股权。这种“80%+20%”的股权架构意味着刘强实际掌握公司绝对控制权,这种股权集中模式可能导致决策透明度不足,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缺失。例如,公司于2024年进行两次派息,合计金额约2620万元,这其中大部分都流入了刘强的口袋。但公司并无股息政策或任何预设股息分派比例,上市后会否宣派股息及任何股息金额将由董事会根据细则酌情建议,并取决于多项因素,未来中小股东分红权益难以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董事会中的三名独立董事似乎均未上任。根据招股书披露,三位独董“加入本集团日期”和“获委任为董事日期”均为空,说明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完善。独董名单未来是否会发生变化、独董对公司的了解程度如何、独董能否有效履行监督职责等均存在不确定性,为后续公司治理埋下了隐患。

2025年4月,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集中新设湖北康尔达等9家企业及收购博学多才电子商务”等事项。然而通过在招股书内检索,并未搜到“湖北康尔达”及“博学多才电子商务”两家公司。关键收购事项的披露缺失,可能涉及信息披露不完整。

相关文章:
招商局置地上半年合同销售额达161亿元07-26
聚智科技港股IPO:净利润下滑13.7% 亚马逊依赖度超九成 公司治理存瑕疵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