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成都产业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08:30:00    

7月8日至9日,2025中国移动产业投资生态合作大会在成都举行。成都如何“抓住大企业,盯住大行业,做实大产业”?答案,可以在大会上找到。

牵手“国家队”

抓住大企业

中国移动是国内最大的通信和信息服务供应商,本次大会被视为成都与中国移动深化战略合作的新起点,也达到了央地协同的新高度。

提及央地协同,不得不提总部在成都的老牌央企东方电气集团。数据显示,全国每4度电就有1度是东方电气集团生产的装备产出的。而以东方电气为代表的能源装备央企在蓉集聚,生产制造了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

一直以来,央企都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顶梁柱,更是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成都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与龙头央企的合作,是成都汇聚高端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路径。”

瞄准“三中心一基地”城市定位,积极承接央企投资,近年来,中航系、中核系、中科系等一系列重量级央企项目相继落地成都,从航空发动机到军工电子,构筑起了一道现代产业的新防线。

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盛明富看来,央地合作的重点在于推动央企科技创新、人才和资金优势同地方的市场需求、发展空间和政策组合优势相结合。

如何更好结合?全力支持央企在蓉发展,成都在做的是坚持“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在要素保障、政务服务上提质提效。

布局新赛道

盯住大行业

成都将持续强化“战略牵引”,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天数天算等重点产业,积极推动中国移动等央国企和龙头民企在蓉投资取得更多突破。

大会上释放出的信号,是中国移动等央国企和龙头民企的布局要点,也是成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今年2月,成都与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深化人工智能、5G-A及下一代网络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联合探索在智慧城市、数据产业、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等领域的合作机会,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4月,2025中国移动“供赢精采 蓉耀未来”产业对接大会上,中国移动及其供应商在现场分别与四川合作伙伴签订采购意向书,签约金额超30亿元。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场景清单发布,涉及金额超1500亿元,将牵引带动形成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

亮眼的数字背后,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成都已构建起以“芯屏端软智网安”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产业规模继2020年突破万亿元后,2024年达到1.36万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支撑,而本次大会上布局的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天数天算等赛道也会决定城市的明天。

借助“园动力”

做实大产业

本次大会上,设置了7场园区产业对接活动,组织生态合作企业深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温江区、双流区7个重点产业功能区,实地考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发展载体、应用场景及代表性企业。

“园区”是会上的关键词,“园动力”也一度成为大企业拉动大产业的密码。

中车成都、中车电机等轨道交通企业在蓉发展,已具备地铁、有轨电车、悬挂式单轨等整车制造能力,以及中低速磁悬浮、动车组等轨道交通产品研制生产条件。

强大的制造能力如何转化成超强的磁吸效应?中车成都城轨事业部市场经理李键苇给出的答案是——园区。

李键苇表示,中车成都带动周边产业链“九大核心技术”“十大关键零部件”配套齐全,成功招引成都新誉、成都克诺尔、成都金越等企业入驻园区,本地配套率超75%,真正实现了“成都车、成都研、成都造、成都配套”。

2024民用核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也有以产业园聚核赋能的动作——双流区将与核动力院共建中核民用核能产业园,将其打造为民用核能领域的“两中心两基地”。

以园区为承载,做实大产业,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涌动着澎湃动能。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喆 唐小未 李艳玲 摄影 张青青

相关文章:

透视成都产业经07-10

宁陵酥梨结出“致富果” 新品种抢鲜上市助增收07-09

“打飞的”去面试只为圆航天梦!同济毕业后,他决心回贵州07-08

高质量发展100问 | 第62问(视频):如何深化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加快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07-08

5000余个高质量岗位等你来07-07

用14346字,讲透上市前必做的100 件事07-06

河北强算力产业育创新场景07-06

张恩惠王子联调度部署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工作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