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7月3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省”科技人才系列记者见面会上,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史宏达介绍了其所研究的波浪能发电技术,以及在攻克技术难题时自己是如何保持科研热情和耐心的。
在史宏达看来,随着国家战略需求的牵引和波浪能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未来波浪能市场必将迎来刚性增长。
“我们取得的关键突破,将同步推进波浪能装备向大型规模化与小型专精化两个方向发展,带来多方面的深刻改变。”他介绍,一是支撑重大海洋工程与民生需求:团队研发的百千瓦发电装置,可直接服务于远海岛礁供电、深海养殖网箱能源供给、海洋监测平台以及海洋国防设施等原位供电场景,有力支撑国家重大海洋工程的能源自主化,对资源开发和海洋权益维护意义重大。
二是赋能小型无人设备:团队成果能有效保障海洋浮标等小型无人设备的长期、稳定海上供电需求,为深远海作业提供坚实的能源基础。
三是提升综合能效:团队的波浪能转换技术突破可广泛应用于多能互补场景,例如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高效耦合集成,显著提升单位海域的资源利用率和用海效率。
在攻克这些技术难关的过程中,最核心的动力源自于将技术突破转化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惠及民生的实际成果。“亲眼见证技术参数转化为照亮海岛的灯光、驱动养殖设备的动力、守护海疆的能源保障,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支撑我们科研团队保持热情、坚守耐心的最强大精神源泉。”史宏达说。(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范俐鑫)
相关文章:
BOSS直聘:AI应用于用户安全保护、产品效率提升等方面08-21
大美银川 美在品质丨暖心更走心 “馍力”志愿者点亮独居老人生活08-20
暑期招聘助就业08-16
“追寻红色足迹·唱响乡村新声” 六省十市群众艺术展演暨山东省 “四季村歌”展演活动在临沂市举行08-11
潮评丨复原英烈模样,复现民族记忆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