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闭门”这个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诗句中,并且具有不同的含义:
草舍茅庵常闭门: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题欧阳氏山水后》。这句诗描述的是草舍茅庵的主人经常关闭门,过着隐逸的生活。
田庐常闭门:
出自宋代韩维的《答公懿以屡游薛园见诒》。这句诗描述的是诗人退隐后,田庐常常关闭门,享受宁静的生活。
读书常闭门: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入峡寄弟》。这句诗描述的是诗人过去读书时常常闭门不出,不冒险。
嗜睡爱闲常闭门:
出自宋代陆游的《与黎道士小饮偶言及曾文清公慨然有感》。这句诗描述的是诗人因为嗜睡和爱闲,常常关闭门,过着闲适的生活。
贫居常闭门:
出自宋代陈师道的《暑雨》。这句诗描述的是诗人因为贫困,常常关闭门,过着简朴的生活。
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常闭门”这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分别表示隐逸、退隐、读书、嗜睡爱闲和贫困等不同的生活状态。因此,“常闭门”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而是用来形容不同情境下的一种生活状态或行为。
相关文章:
沉浸式体验戏曲韵味,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邀大学生进团做客04-30
突发!美“杜鲁门”号航母一战机坠海04-29
点赞河北|沧州小伙三轮车改造成“房车”,带残疾母亲看世界04-28
谷歌公布4月安卓版本饼图:15仅4.5%,14占27.4% 唱主角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