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种资源,讲好玉泉区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09:43:00    

玉泉区是呼和浩特市的发祥地,因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途经此地“御马刨泉”的美丽传说而得名,建成于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明朝赐名“归化城”,距今已有450年的历史。现如今,玉泉区作为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核心区,以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红色基因和蓬勃的经济活力为依托,形成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图景。立足新时代,玉泉区深挖历史、红色、经济三类资源,系统梳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故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生动实践样本。


用好历史资源,讲好各民族共同团结的故事

玉泉区是草原丝路与农耕文明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区,一直以来各民族在此互通有无、和谐共生。近年来,玉泉区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发挥好昭君博物院、归化城展示馆、大盛魁博物馆集群等文博场馆作用方面持续发力,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多角度、多形式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更加深入人心。

“昭君出塞”的民族团结佳话至今传唱,昭君博物院以讲好“昭君出塞”故事为内容,以和亲文化见证民族团结历史事实,通过珍贵文物展示汉匈和亲的历史场景,突出昭君“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使者形象,传递“和合共生”的永恒价值。

2024年7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民委提出的“三项计划”,挖掘昭君文化的时代价值,玉泉区与昭君故里兴山县携手推动成立了“昭君出塞”路沿线民族工作部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盟。联盟的成立,加强了沿线各地区在传承昭君文化、积极推进基地共建、推动中小学生研学、深入开展文旅融合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昭君出塞”路沿线民族工作部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盟签约现场


大盛魁作为清朝“万里茶道”上的巨商号,以归化城为枢纽,通过茶叶、皮毛贸易串联起蒙古高原与中原腹地,各族驼工、商贾、工匠在此协作的传统商贸,凝聚着民族情谊,诉说着民族交融的辉煌历史。现在的大盛魁博物馆集群,历经3年的精心打磨,成功晋级3A景区,获得自治区级研学基地、市级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大盛魁博物馆集群以大盛魁文化为灵魂,依据大盛魁商号原景及文化脉络兴建,曾经辉煌百余年的大盛魁总号经过岁月的沉淀,悠久历史和艺术文化汇聚成为如今的大盛魁博物馆集群。整个博物馆集群通过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融入国风文化特色,融合了南北方文化之精髓,旨在博物馆文化赋能下积极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大盛魁博物馆集群


归化城展示馆作为呼和浩特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展示馆展示了玉泉区旧城几百年的兴衰发展和老街区风貌,以建城风华、民族交融、各民族文化汇集、古城风光、红色教育、塞上商埠6大主题,全方位、立体化的呈现出450年来玉泉区文化兼容并蓄、多元一体的发展态势,展示出呼和浩特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场景。展示馆自投入使用以来,已累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600余场,覆盖全区各领域干部群众2万余人次。

▲玉泉区头道巷小学到归化城展示馆开展“典耀中华拾自信 赓续文脉润童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活动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各民族共同奋斗的故事

玉泉区的红色文化浸润着各族儿女。辖区内的土默特学校和绥蒙抗日救国会旧址纪念馆在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土默特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它创建于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艰难曲折的发展里程中,学校经历了漫长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短暂时光,也经历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洗礼,诞生了一批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1919年起,乌兰夫、多松年、贾力更、李裕智等革命先辈在此读书,第一位蒙古族共产党员荣耀先在此开展革命活动,这里也是乌兰夫、奎璧、贾力更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重要场所。他们以教员身份为掩护,一边教书,一边宣传革命,带领进步教师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土默特学校也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西部重要的工作站。校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大成殿,通过珍贵史料展陈,再现各族师生共学共进、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彰显“民族团结为革命筑基”的深刻内涵,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土默特学校校史馆


绥蒙抗日救国会旧址纪念馆位于玉泉区玉泉二巷1号。1939年初,共产党员刘洪雄、郝登鸿、宁德清组织地下抗日工作,成立“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总部设在财神庙。他们以蒙疆道教会为掩护进行革命斗争,配合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抗日斗争、传递情报、筹集物资、购置军火、输送进步青年到延安学习,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绥蒙抗日救国会旧址纪念馆综合运用雕塑、场景复原、液晶电视、触摸一体机、投影、幻影成像等多种展览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展示绥蒙抗日救国会的光辉战斗历程、重要贡献,深刻展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坚持深刻挖掘红色资源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并融入到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节假日和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纪念日,举行纪念仪式和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各族干部群众在参与互动中受到启迪,思想意识得到提高,进一步引导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绥蒙抗日救国会旧址纪念馆开展红色图书捐赠仪式


用好经济资源,讲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故事

新时代玉泉区以文旅融合、生态经济为抓手,推动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玉泉区以积极融入首府“一廊两轴五带”文旅发展格局为基础,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社会资本和文旅产品龙头企业,定位好、盘活好、运营好现有文旅资源,依托塞上老街区块、大黑河沿岸等优秀文旅资源,打造知名文旅品牌项目,不断丰富和加深各族游客旅游形式和体验。

▲第六届塞上老街音乐美食季开幕


塞上老街区块,打造的塞上老街音乐美食季、烧卖美食创意大赛、春节元宵节文化庙会等文旅活动接连火爆出圈,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荣获了中国塞上老街旅游休闲街区、音乐美食季知名节庆品牌两项殊荣。打造药香制作技艺、金银器镶嵌制作工艺、皮艺3处非遗工坊,以“沉浸式+研学”形式,体验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因地制宜对烧卖美食街进行提升改造,推动烧卖美食街申报盟市级非遗特色街区。

▲游客在塞上老街拍照打卡


聚焦大黑河郊野公园自然风光,全面提升大黑河沿线基础设施,林下空间、清屿林夕房车营地、湖亭别院民宿等项目相继投入运营,银河南北街增颜提质,浪漫花海、千岛湖光、十里荷香等大小黑河“十六景”串珠成线、穿线成廊,跃升都市旅游休闲首选地。2024年,玉泉区接待游客59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亿元,带动就业增收的同时有效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文化互鉴。

▲游客在玉泉区大黑河郊野公园林下空间休闲游玩


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玉泉区通过打造高水平裕隆经济开发区、加快打造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数字贸易等几项举措抓好产业发展,做大经济总量,不断增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让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从历史长河中的商贸交融,到烽火年代的共同奋斗,再到新时代的协同发展,玉泉区始终以资源禀赋为依托,以“三交”为引领,叫响做实“古韵玉泉 石榴花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让历史文脉焕发新光彩、红色基因注入新动能、经济资源创造新价值。玉泉区将不断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壮丽篇章,为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范本。

相关文章:

用好三种资源,讲好玉泉区民族团结进步故事05-09

守护千年根脉 留住历史记忆05-09

人民日报关注山东利津: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产业发展05-08

特稿|人文交流拉紧中俄人民相知相亲纽带05-06

爽爽贵阳·精彩五一|黔新和鸣奏华章 文化交融绽异彩——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巡演走进贵阳观山湖区05-05

文创消费“给你好看”05-04

跟着电影赏非遗,“五一”假期文化馆好戏连连05-03

文化中国行|红河“开秧门”系列文化活动启幕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