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武汉、合肥、南昌、长沙、太原、郑州5月12日在武汉市发布《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合作倡议》(下称《倡议》),明确“中部枢纽、六市联动”合作原则,提出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的战略目标。
联合推动交通服务智能化、便捷化
当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同构成中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四极”。中部地区具备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天然通道优势,在中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2006年发布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中部地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定位(简称“三基地一枢纽”),中部地区交通优势显著。统计数据显示,中部地区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占全国34.5%,高速公路里程4.5万公里,占全国23.4%,公路网密度达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高等级内河航道里程占全国总量40%以上。
根据《倡议》,六个城市将围绕“战略协同、设施共建、服务提质、治理联动、开放协作”五大方向展开深度发展。战略层面,六市将共同谋划构建中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打造中国交通“第五极”。设施建设上,沿江、京九、呼南等高速铁路项目加速推进,实现武汉至太原4小时直达、武汉至南昌1.5小时直达、武汉至合肥1小时直达。在航空领域,六市将共同争取国际航权政策,推动武汉天河机场与郑州新郑机场形成“双枢纽”,协同花湖国际机场打造国际货运新门户。
在服务上,六个城市将试点旅客联程运输“一票制”、货物多式联运“一单制”,推动交通服务智能化、便捷化;同时加强执法协作与应急联动,探索低碳交通模式,打造绿色出行中部样板。在开放合作领域,六市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轮值召开推进会,并通过人才互派、举办交通论坛等形式,促进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
武汉全面发力国际交通枢纽建设
作为倡议发起地,武汉正以“海陆空”三条丝绸之路为支点,全面发力国际交通枢纽建设。今年一季度,武汉市在交通各领域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今年一季度,武汉港累计查验出入境船舶40艘次、船员614人次、出入境货物72054吨,同比分别增长33.3%、19.9%、289.5%,三项核心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新高。截至目前,武汉港已连续五年直航业务量位居长江中上游港口首位。
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武汉)发运210列、计17520标箱,其中欧线去程同比增长42.59%,创历史新高。2014年至今年一季度末中欧班列(武汉)累计开行5166列,累计承运货值超1100亿元。
航空方面,今年一季度,湖北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1020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29.9万吨、保障航班8.5万架次,三项核心数据均稳居中部第一,增幅超过全国民航平均水平。截至4月底,花湖国际机场已开通99条货运航线,光谷、天河机场、黄冈、黄石、东莞等城市货站先后投用,随着5月8日长江国贸集团东莞城市货站在中国(东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揭牌启用,花湖国际机场将“空中出海口”功能前移到大湾区,实现湖北与大湾区跨境电商物流体系的“硬联通”。
合肥市希望推动合肥港与武汉港、南昌港等联动,保障“新三样”、家电产业等物流需求。郑州市认为,可以通过与花湖国际机场联动发展,将有望打造覆盖中部地区、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长沙市认为可与武汉加强运输服务合作,联合开行中欧班列。在培育交通运输新动能方面,中部六市正积极谋划新动作,深入推进长江航运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实施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拓展低空经济场景应用,推动跨区域交旅融合发展等。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相关文章:
中部六省会共建中国交通“第五极” 武汉至太原将4小时直达05-14
武汉公交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筑牢市民出行安全防线05-12
山西将迎较大范围降雨05-08
新一轮较强降水来袭!云南这些地方将有大雨、暴雨……05-08
极端天气预警!山西多地雨雪、雷暴大风、冰雹、降温天气来袭05-08
首次!香港直达拉萨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