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职业教育:专业跟着产业走
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中职学校专业布局,新增40余个专业点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专业设置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反映行业、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青岛职业教育坚持专业跟着产业走,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今年,青岛多所中职学校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无人机操控与维护、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等40余个专业点,以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服务于青岛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发展。
贴合产业需求,青岛中职学校新增40余个专业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课程、教材、师资、实习实训改革的重要牵引,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龙头。科技在不断进步、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新的岗位需求、新的技能需求不断涌现,需要职业教育适时优化专业布局,以增强自身的适应性。
2024年,教育部更新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增设了40个新专业,其中包括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营养配餐服务、足球运动3个中职专业。目录中,中职专业大类仍为19个,专业数量则增加到了365个。
在青岛,中职学校的专业基本上每两年会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优化调整,淘汰或停招一部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增设一定数量的新专业。“十四五”以来,市教育局聚焦服务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支持中、高职院校增设急需紧缺专业、重点专业和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新兴专业,组织中等职业学校新增了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等专业。今年正值青岛中职学校专业调整之年,多所中职学校新增了40余个专业点,涵盖无人机、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虚拟现实、智能网联汽车、健康养老、婴幼儿托育等热点行业领域。
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是今年新增专业较多的职业学校之一,该校今年共新增了6个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软件与信息服务、婴幼儿托育4个专业是在原有部分专业基础上开设的专业,汽车服务与营销、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两个专业则为新增专业。“学校原先开设有计算机应用专业,今年学校针对春季高考考试类别的划分,细化增设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软件与信息服务两个专业,以满足学生升学、就业的需求。”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招生就业处主任徐法惠介绍。

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学生在企业岗位实习。
中职学校在新增专业时,特别强调了更好服务于产业发展、满足行业需求。如今机器人在家庭、酒店、物流、工业制造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机器人行业对装配、维护、技术支持等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西海岸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立足自身优势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别新增了服务机器人装配与维护专业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汽车辅助驾驶、智能驾驶技术日渐成熟,相关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因此,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增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新增了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
此外,各中职学校也根据自身实际,增设了部分面向青岛重点产业、热点行业的专业,如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新增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专业;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增了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专业;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增了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这些专业都与青岛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低空经济等创新型产业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产教协同融合,联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深化产教融合,需要从学校端发力,开设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紧缺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教学体系,提升办学质量;也要从企业端入手,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共同设立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吸纳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教学环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青岛各中职学校在设立新专业时,特别强调了产教融合,他们到企业、行业协会做市场调研,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确保新增专业符合市场需求,服务产业发展。
“当前,我国虚拟现实行业面临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数据显示,未来3到5年,VR行业人才缺口预计达200万人,适合中职学生从事的虚拟现实相关职业岗位主要有VR内容开发、3D建模与动画设计、虚拟仿真系统实施等。”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信息工程部主任丁玉杰介绍,今年该校新增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专业时,特别邀请相关企业人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未来,该专业学生将会到企事业单位的VR影视三维建模师、影视动画师、VR仿真工程师等岗位实习,感受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管理,熟练操作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同时,企业导师也将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行业、专业发展趋势。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则计划与周边的青岛远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航达智能、青岛极目机器人等无人机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强化产教协同与产教融合,增强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育人实效。
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是贯通中高职教育阶段,一体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既满足了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又满足了学生学历提升的需要;既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又服务于人的发展。

青岛交通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
多所中职学校新开设的初中后五年制高职专业也都与青岛的产业结合密切,在具体的人才培养中强化了产教融合。今年青岛交通职业学校新增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招生。“学校与青岛诸多汽车4S店都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学生学习期间将到企业跟岗实习,在实践中了解各品牌车型特点,参与汽车保养、零部件更换、故障排除、客户关系协调等各环节工作,实现校企协同育人。”青岛交通职业学校招生实习处主任王德辉介绍。
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今年则新增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招生。“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制定,方案突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例如我们会在高一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高二时邀请企业专家讲座,高三时让学生到企业跟岗实践,从而提升育人的实效。”徐法惠表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相关文章:
盖茨说对中国技术封锁起到反作用05-12
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新增40余个专业点!青岛职业教育坚持专业跟着产业走05-12
17个新职业,要来了!05-09
瑞芯微发布AI视觉芯片RV1126B:自研NPU支持2B内参数模型05-08
共36个专业!贵州2025年增列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审核结果公示05-08
世运会火炬传递将有机器人“接棒”同时多项“成都造”科技产品有望亮相05-08
中国绿证国际化取得重大突破,制造业最受益05-08
你好,双拥城|青岛:山海相拥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