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40000多场。
余庆县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员黎仕伦,走遍大大小小的村寨,让一束流动的光影成为大山里的精神灯塔。
6月23日下午,在太阳的余晖中,黎仕伦和另外两位放映员从余庆县城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构皮滩镇红旗村双石坝。

6月23日,黎仕伦在放映点组装银幕支架。

6月23日,黎仕伦和另一位放映员将放映设备搬到放映点。

6月23日,在余庆县构皮滩镇红旗村双石坝放映点,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观看电影。

6月23日,红旗村部分村民观看电影(航拍图)。
搭支架、挂幕布、调试放映机……夜幕降临,村民们三三两两来到放映点,围坐在一起,观看科教片和红色主题电影《钢铁意志》。
这样的工作,黎仕伦已经干了47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黎仕伦在余庆县电影院播放电影(翻拍图片)。
1978年,18岁的黎仕伦,进入余庆县敖溪区电影放映队。
放映机30斤、胶片箱80斤、发电机120斤……彼时,农村地区交通不便,路途遥远,车辆较少,大多只能步行,总重量300多斤的设备全靠人工挑抬,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坚持,没有别的办法。”黎仕伦这样说道。
时代变迁,电影行业兴衰更替。为了适应电影放映发展趋势,1986年,黎仕伦考取贵州省放映技术学校,学习电影技术专业。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农村电影市场持续走下坡路。1996年,黎仕伦所在余庆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营陷入困境,他带着公司20多名职工勇闯新路,发展多种经营,扭转亏损局面。

20世纪90年代,余庆县电影院前,不少群众等候电影开场(翻拍图片)。
1998年1月,黎仕伦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他的带领下,余庆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步入发展快车道,2002年被评为“贵州省农村电影放映先进集体”。

2001年,贵州省第二届农民电影节开幕,与会人员合影(翻拍图片)。
2006年,全国启动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工作,新的任务又落到黎仕伦肩上。“这是一项民生工程,我是党员,必须好好完成任务。”他说。
随着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工作的开展,放映设备从笨重的老式放映机更换为轻便的数字放映机。一张小小的数字影片解码卡,就能装下20部影片,让放映的内容更加丰富。
在放映过程中,黎仕伦常与村干部、老百姓交谈,了解大家的需求。得知村民面临发展产业缺乏技术的困境,他精心挑选科教片,种茶的村寨放映《如何种植绿色有机茶》,种水稻的村寨放映《水稻常见病虫防治》……让老百姓从中学习实用技术。
不仅如此,黎仕伦还化身基层治理“宣传员”,从他放映的科教片中,有人学会安全用电用火常识,有人改变传统养殖习惯,有人掌握疾病预防知识……放映点更成为村民议事、学习的“文化驿站”。

黎仕伦的放映日志


6月24日,黎仕伦翻看以前的放映日志。
2021年,黎仕伦退休,但他的放映箱从未封存。这几年,有不少人劝他“该歇歇了”,他却坚定地说:“只要老百姓需要,我这个老党员就还能‘放映’。”
岁月为证,初心不改。这束穿越四十多载的光影,传递着信心和希望,将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续写永不谢幕的新篇章。
全媒记者:向婧 匡斌 郑玉洁
编辑:艾梦莹
相关文章:
47年、40000多场……老放映员黎仕伦的光影人生07-01
贵州省管干部任前公示06-15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暨第六届影视评论学术论坛在暨南大学举办06-08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购买2025年贵州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活动服务公开比选结果的公告05-22
“内鬼”梁伟被查,昨天还曾露面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