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群众心声“问卷” 答学习教育“考卷” ——青海推动开门教育见行见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8 05:13:00    

本报记者 郑思哲

6月30日,省委召开学习教育社会监督员、观测点反映问题整改整治工作座谈会,通报问题整改整治情况,当面听取监督员对所提问题整改情况的评价。

面对群众关切,不回避不遮掩,而是敢于直面问题要害,当面回应、听取群众意见,这正是青海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一大亮点。这种开门见山、直面问题的态度,不仅展现了青海省委的担当作为,也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学习教育不是走过场,而是要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因此,青海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用群众心声“问卷”答学习教育“考卷”,让群众成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阅卷人”,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

对标对表落实重大要求

作为全省学习教育确定的观测点之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工业和信息化局立足自身工作实际,聚焦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时反映了海西州新建项目能耗方面的困难。

面对海西州新建项目能耗需求无法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现实诉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严守生态红线与资源承载底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省清洁能源优势,通过扩大绿电、绿氢等清洁能源应用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占比。同时,通过技术改造与存量优化,驱动传统产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

“目前部分重点项目能耗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有效推动了项目建设,为我们做好‘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布局提供了强大助力。”6月30日,在省委召开的学习教育社会监督员、观测点反映问题整改整治工作座谈会上,海西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凡君信心满满地说。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青海持续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围绕大事要事找问题、促整改,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青海的重大要求落实落地。

青海省委带头,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基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严肃认真查摆整治问题,并要求各级党委(党组)真查实改、见行见效。

青海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对标对表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对照问题清单,全面查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以及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等重大要求,既找准问题差距,又查找问题成因、性质和影响,确保问题查得准、查得全、查得实。

作风建设始终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新时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要求。青海各地区各部门以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深化作风建设,不仅关注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更注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青海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和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学习教育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从学查改一体推进、持续弘扬清朗之风,到开门教育接受群众监督,始终坚持不懈在学中查、查中改,紧扣省情社情民情具体实际,突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和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招法,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动能与民生福祉同步提升,将作风建设的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成效。

聚力用劲查改关键问题

西宁至大通新国道227线本应是一条推动周边地区发展、方便群众出行的一条惠民路。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在2024年后半年道路标线已划的情况下,不知何故禁止通行至今。

4月10日,社会监督员赵新伟通过社会监督平台反映了“西宁至大通新国道227线未通车的问题”。

接到反馈后,省交通运输厅立即将该问题纳入厅领导班子“2个问题清单”,并会同相关单位现场协调解决安全隐患整改问题,同时对该公路开展综合验收,在确认各项指标均达标后,于5月23日顺利实现试通车。

省交通运输厅还按照省委相关要求,全面排查全省在建公路建设周期长、影响群众出行难方面的问题,督促指导各市(州)对尚未开工的项目,加快协调解决用地、环评等审批难题,确保年度开工率达标;对在建项目,加强施工组织调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

“新国道227线正式快速通车,周边企业和居民自发在社区群点赞,这种无声的认可胜过千言万语,也感受到了学习教育带来的作风真转变。”赵新伟说。

民生无小事。让群众当“监督员”、设立基层观测点,就是为了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听到哪儿做得不好,就盯着哪儿改。

青海围绕重点关键找问题、促整改,推动“4类突出问题”有效解决、“七项惠民行动”取得实效。

青海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党组织,都拿出了一股“较真”的劲头,坚决杜绝光擦桌面装样子,而是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他们深入基层,走进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实打实了解落实进展,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回避、不敷衍,认真分析,制定措施,明确责任,限时整改,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青海把“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漠视群众、脱离群众、侵害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4个方面问题作为重要着力点,查纠并举,动真碰硬。同时,一些中央有部署、目前正在推进解决的问题,比如“校园餐”、不动产、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只要是老百姓关心的事,都列进整治台账统筹推进解决,群众不满意绝不放过。

同时,结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7个重点领域,全省联动、聚力攻坚,把不担当不作为、侵害群众利益作为查摆整治重点,部署开展7项惠民行动,建立集中台账,实行挂账督办,推动学习教育取得实效、造福于民。

减负松绑厚植为民情怀

面对社会监督员提出的有关北川湿地公园管理问题后,西宁市举一反三,坚持以点带面,对北川湿地公园进行全面排查,查摆出共享单车不够多、餐饮消费不多样、露营点位设置不合理、车辆停放无序等4个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整改措施。同时,西宁市还对9家市级公园开展全面排查,查摆出23个相关问题,并纳入相关单位“2个问题清单”,集中力量开展整改整治。

而社会监督员阿龙对于西宁市的回复表示认可,因为在参会前,他已经亲身感受到了整改的初步成效——市区两级专班邀请他到北川河湿地公园参观,现场看了整改情况,工作人员详细介绍整改环节,耐心解答疑问。“275盏路灯复明、165处设施修复,新增停车位、露营区和垃圾桶,水域恢复洁净,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让我看到了学习教育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阿龙说。

青海围绕薄弱环节找问题、促整改,扭住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易反弹问题改到底。

青海注重把正在开展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与学习教育集中整治贯通起来,合力推动问题解决。结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7个重点领域,部署省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20项具体工作,探索开展文件全口径管理,制定印发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健全完善与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机制,全省层面制发文件、召开会议、督查检查考核,持续深化拓展减负成效。

西宁市城西区通海路街道文景街西社区干部、海西州德令哈市河西街道昆仑路社区等干部普遍反映,现在微信群减少了、各类表格大幅减少,社区干部全部下沉小区楼院入户开展工作;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回族乡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推动干部从“文件堆”中抽身,从“文山会海”中突围,创新推出“流动办公桌”进村社服务模式,将办公室“搬”到群众身边,让干部作风在基层一线锤炼,让民生服务在田间地头延伸……

青海各地区各部门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决予以整治,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群众服务中去。

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

“没想到我反映的甘德县菜市场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么快就有了回应,并且今天县政府当面作出详细答复,说明了改造规划,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学习教育带来的可感可及的变化。”在省委召开的学习教育社会监督员、观测点反映问题整改整治工作座谈会上,作为社会监督员之一的邓型菊在听到自己提出意见的回复后,发自肺腑地说出了自己的感触。

开门教育是畅通民意的重要渠道,更是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邓型菊的亲身经历,正是青海开展开门教育生动实践的缩影。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青海坚持开门教育,把群众参与作为重要原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不仅让群众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也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改进和提升,实现了学习教育为民、学习教育靠民、学习教育成果与民共享。

当天的会议上,相关地区和部门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推诿,逐一回应了社会监督员和观测点反映的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时限。

对于邓型菊提出的问题,甘德县在确认问题属实的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市场的基础设施和整体布局,通过搭建数字化管理系统,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监管能力。

青海围绕苗头倾向找问题、促整改,着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青海省委把中央明确纳入集中整治的11个方面突出问题作为整改的重中之重,把“不担当不作为、侵害群众利益、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专项整治”作为查摆问题和集中整治的重要着力点,建立集中整治台账,实行挂账督办。以“不怕得罪人、不怕乱议论、不怕扣帽子”的勇气坚决惩治陋习、整治作风,持续推动6名领导干部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以案促改专项教育整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向纵深发展。

开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事,更要由表及里,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将作风建设从“纸面要求”转化为可感可触可及的民生温度。

当前,学习教育正处于走深走实、见行见效的关键时期,青海将聚焦一体推进“学查改”,进一步深化开门教育,抓实社会监督,确保把“监督清单”变成“成果清单”、把“整治台账”变成“成效台账”,以解决问题的实绩检验学习教育成效。

《青海日报》(2025年07月28日 第1版: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

平安再加码!榆林市靖边县公安局召开夏季治安整治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07-28

用群众心声“问卷” 答学习教育“考卷” ——青海推动开门教育见行见效07-28

“此行不负所望”07-16

辛丰镇:经济争先进位 产业造福民生07-15

薛建华被公诉!曾利用婚丧嫁娶收受高档烟酒、冬虫夏草07-09

“首届城市旅游消费季”活动启幕07-06

民乐:“健康夜市”解锁健康生活新风尚07-05

江苏—青海人力资源交流洽谈活动启动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