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证国际化取得重大突破,制造业最受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09:43:00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倡议RE100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始末及其影响
文|郑颖
编辑 | 韩舒淋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倡议RE100(100%可再生能源)改变了对中国绿证(GEC)的态度。2025年3月24日,RE100时隔两年发布了最新的技术导则(Technical Creteria),并同时更新了常见问答(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在常见问答中,RE100提到,企业在采用中国绿证进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声明时,将不再需要提供属性聚合和两年有效期证明,意味着RE100对于中国绿证的使用从“有条件认可”正式改为“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的国际化之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25年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在会上介绍,国际绿色电力消费倡议组织RE100近期在官网的常见问答中明确企业使用中国绿证不需要再提供额外证明,同时在其技术标准中明确绿色电力消费必须持有绿证。RE100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是中国绿证国际化之路的重要里程碑,将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绿证体系设计合理性和权威性的认知,为继续开展中国绿证国际化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以中国绿证等为代表的能源属性证书(Energy Attribute Certificates, EACs),旨在通过简单、易操作和可追溯的方式,让更多消费者支持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及能源转型,是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市场和政策机制。虽然各国的能源属性证书设计各不相同,但应对气候变化、绿色贸易、能源转型是全球性工作,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各种能源属性证书与国际和各国的绿色电力消费规则需要衔接、融合,由此衍生出能源属性证书在国际规则中应用的需求。中国绿证也不例外。其不仅是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有力工具,也是我国制造业提高国际绿色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通过推动中国绿证的国际化,让更多的海外市场认同我国企业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结果,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将极大地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对诸多在中国经营的企业而言,RE100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意味着其在中国国内的绿电、绿证采购将更容易获得国际认可,提高其绿色竞争力,不少企业也将加大采购中国绿证的力度。
RE100倡议:规则建立与市场认同RE100是什么?为何其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对中国绿证的国际化之路异常重要?十多年前,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影响也在加深。在全球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如何调动市场的力量,让更多能源消费者意识到采购和消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重要性,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在此背景下,2014年纽约气候周,气候领域两大有影响力的非营利组织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与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共同启动了RE100倡议:所有加入倡议的企业须承诺在不晚于2050年实现100%可再生电力使用目标,其创始会员包括宜家、H&M、雀巢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从RE100启动至今,全球再未出现过与其影响力相匹敌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倡议,加入RE100的会员企业数量,也从最初不足10家,增长到了如今超过400家,苹果、Google、嘉士伯、隆基、通威等企业都是RE100的会员。根据RE100在2024年3月发布的2023年度披露报告显示,加入RE100的会员企业年总收入超过6.6万亿美元,用电量占全球用电量的1.5%,超过法国全国总用电量。而RE100更大的影响力,来自其指定的技术导则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理念与模式。与其他涉及较多指标的绿色消费倡议或者减排承诺倡议不同,RE100自身仅关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目标,其技术小组专注于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导则,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规则的空白时期,搭建了一套相对科学且符合各方认知和利益的标准化体系。通过细化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类型,发布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消费和声明的操作方式,让处于全球不同区域、不同市场的企业能够在统一的标准体系内完成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目标。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家和制造业中心,有不少企业主动或被动采用RE100技术导则采购绿电,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加入RE100的企业,比如通威、隆基、远景、阳光等;另一类是没有直接加入RE100,但受客户要求,按照RE100技术导则进行可再生能源消费和声明的企业。而从影响数量上来看,第二类企业占到了多数。国际时尚品牌H&M是首批加入RE100的会员企业,其承诺到2030年前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H&M集团制造合作伙伴关系及公共事务副总裁徐睆在与笔者的交流中提到,H&M对自有业务和供应链均提出了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目标,其中,自有业务在2030年前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而为H&M提供服装生产的供应商(从纺纱到一级、二级和三级成品),也需要在2030年前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目标。“虽然RE100不要求供应链的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但我们非常重视供应链减排和用能结构转型,因此对供应商提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目标,并采用RE100的技术导则,指导中国及全球其他国家的供应商进行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徐睆表示。要求供应商采用RE100技术导则的企业,不止H&M一家。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央企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领军企业,其主要客户包括国内外各类大型电池企业。当升科技碳管理负责人冯帆告诉笔者,他们也收到了某国际大型电池制造厂商提出的要求,需要按照RE100的技术导则完成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采购。由此可见,要求供应商按照RE100技术导则完成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企业并不在少数,RE100通过技术导则的制定,已经对全球供应链的可再生能源消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其规则影响的企业,也远远超过了加入倡议并做出承诺的企业范围。
RE100完全接受中国绿证:绿证制度的逐步完善与国际化里程碑RE100技术导则中提到了企业可用的五类可再生能源采购方式,其中,购买单独的能源属性证书是企业最常用的方式。能源属性证书是伴随着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而诞生的一类标准化的市场工具,作为表征和追溯能源属性(生产时间、生产位置、生产技术、发电量等)的证书或者系统,通常以1兆瓦时为一个发行单位。由于能源属性证书的标准化程度很高,交易模式简单,追溯性强且不受电力市场交易模式的限制,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多年来,不少企业通过购买和核销能源属性证书,完成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和声明目标,以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及能源转型工作。这一市场情况,在RE100的年度披露报告中也有所体现。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2年,超过40%的消费电量是以单独的能源属性证书方式进行声明,是RE100会员最常用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形式。
图:全球RE100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方式,RE100 2023年度披露报告中国绿证是典型的能源属性证书体系,一张中国绿证代表了1兆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的相关属性追溯信息。2017年中国启动了中国绿证体系,最初发放项目类型仅包括集中式光伏发电和陆上风电补贴项目两类;2019年,中国绿证的核发范围扩展至平价的太阳能和风能项目。2020年,RE100发布了一份由技术合作伙伴CDP编写的对中国绿证的技术评估报告,报告评估了中国绿证彼时的机制设计和运行情况等内容,结果显示,尽管中国绿证为用户提供了大部分的必要信息,但由于中国绿证与温室气体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以及其他证书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环境属性的双重计算风险,所以RE100会员企业采用中国绿证报告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需要遵循额外的步骤,以实现绿证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属性聚合。这份已经被RE100标记为“过时”的评估报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企业采购中国绿证的意愿,报告结论认为中国绿证存在环境属性“双重计算”和“属性分散”风险,让很多国际企业对采购中国绿证有了顾虑。加之彼时在国内能采购到完全符合RE100技术导则的I-RECs(国际绿证),因此不少企业并没有将中国绿证作为完成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和声明的第一选择。事实上,2020年前后的中国绿证体系还没有全面覆盖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关政策未对环境属性、有效期、在不同机制间防止重复等内容进行说明或者完善,因此当时的中国绿证确实无法完全满足RE100技术导则对于能源属性证书的使用要求。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1044号)(下称“1044号文”),明确了绿证的唯一性、权威性和通用性,确保覆盖所有已注册的可再生电力发电项目。1044号文的发布,标志着绿证体系正式从“试运行”转向了全面正式运行,并第一次从政策层面明确了,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力环境属性的唯一凭证。同时,1044号文也将推动中国绿证国际化列入了重点工作:一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原则上只能申领核发国内绿证,意味着未来我国市场将不再存在I-RECs等国际能源属性证书体系,中国绿证将成为众多需要完成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目标要求的企业唯一的选择。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国际组织的绿色消费、碳减排体系与国内绿证衔接。加强绿证核发、计量、交易等国际标准研究制定,提高绿证的国际影响力,明确了绿证未来将进一步走出中国,走向国际,成为衔接国内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与绿色消费、碳减排体系的工具。所有的关注点都聚焦到了中国绿证国际化这项工作上。鉴于RE100在全球的知名度,及其技术导则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力,推动中国绿证在RE100下的无条件使用,成为扩大中国绿证国际化影响力,扩大中国绿证消费应用“走出去”,助力中国制造提高国际绿色竞争力的关键之一。而要实现这项工作,首当其冲的是需要化解RE100对于使用中国绿证存在潜在风险的担忧,即解决RE100提到的绿证与CCER之间的属性分散,以及提到的绿证缺少有效期等问题。因此,完成与CCER之间的衔接,明确有效期,成为推动中国绿证在RE100倡议下无条件使用的关键。2024年8月2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下称“核发交易规则”),明确绿证有效期2年,时间自电量生产自然月(含)起计算。对2024年1月1日(不含)之前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量,对应绿证有效期延至2025年底。同一天,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与自愿减排市场衔接工作的通知》,提到设立两年过渡期,在过渡期内,深远海海上风电和光热发电项目可以在绿证市场和CCER市场进行自主选择,但只能从中选择一项,并且光伏和其他风电项目暂时不新纳入CCER。这一要求已在之后CCER交易重启时落实,2025年3月,新签发的CCER入市交易,首批交易的9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核查报告均承诺,相关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参与绿证(绿电)交易。两份文件发布后,此前绿证有效期缺失,以及深远海海上风电和光热发电项目在两个机制中重复获益和潜在的属性分散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中国绿证已完全具备了在RE100无条件使用的条件。条件充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运行是绿证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单位,为了推动RE100更新与中国绿证使用相关的内容,2024年12月,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赴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英国总部,与RE100深入交流中国绿证制度情况,介绍中国绿证政策、机制建立现状, 讨论RE100技术标准, 商讨开展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的论证评估,为RE100后续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创造条件。2025年3月24日,RE100发布了最新的技术导则和常见问答,正式在文本中明确了中国绿证作为常用的能源属性证书,在RE100下可以被完全无条件使用。这意味着,与使用美国RECs(可再生能源证书)、欧盟GOs(来源担保证书)一样,企业使用中国绿证声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时,不需要再提交额外的属性聚合及有效期证明。中国绿证完成了与RE100无条件使用衔接,其走出中国、走向国际之路迈出了极为重磅的一步。通威股份是RE100黄金会员单位,已承诺最晚将于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通威股份新发布的《2024年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报告暨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通威股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耗占总电力消耗的比例超过64%。通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朱子涵对笔者提到,此前中国绿证在国际上的互认遭遇了诸多挑战,尽管企业大量采购了绿色电力,但其绿色竞争优势却难以得到海外投资者、银行和客户等的认可。“随着RE100规则对中国绿证的无条件使用认可,这标志着我国绿证体系在国际上的公信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中国企业展现绿色竞争力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能够感受到实现绿证国际互认这一过程背后的艰辛,离不开国家能源局及技术支撑机构在推动过程中所付出的持续而不懈的努力。”徐睆也提到,主管部门以及技术支撑机构对市场和企业需求的反馈速度超出预期:“中国绿证政策最终在RE100取得完整认可,是政策服务市场的典型成功案例。1044号文发布后,我们多次受主管部门及技术支撑机构邀请参与企业座谈,并站在国际企业的角度,对中国绿证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反馈,并提出期待与建议,部分建议也在后续的一些政策文件中得到了回应”。H&M是1044号文发布后,最早转向采购中国绿证的国际品牌之一,“目前我们指导在中国170多家供应商近700家工厂加大中国绿证采购力度,希望未来能够利用更多的市场工具,真正实现供应链电气化和供应链的脱碳目标”,徐睆欣喜地说道,“我们为中国绿证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
绿证国际化的未来——如何与全球进行更多的合作RE100最近发布的两份文件,除了更新对中国绿证的使用规则,还新增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细节:自2027年报告期起,在普遍使用能源属性证书的市场,除了自发自用、电力直连等情况,会员企业报告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必须提交已经核销的能源属性证书,即使是采用PPA或者与售电公司签订的购电合同,也必须附带已核销的绿证。这是RE100首次在技术导则中,明确提到必须提交能源属性证书,以及电力合同代表的电能量属性和证书代表的能源属性必须以核销的形式进行聚合。核销机制,是国际公认的实现能源属性证书全生命周期溯源和防止环境属性被重复使用的最重要一环。中国绿证的核销机制,在近期也有了完善:核发交易规则中,核销机制首次亮相,超过有效期或已声明完成绿色电力消费的绿证将被核销;2025年3月26日发布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则是进一步细化了核销条件、核销要求、核销流程、核销信息表等内容;随后,国家能源局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完善升级绿证核销功能的公告,核销功能在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正式上线。核销功能的完善,不仅能够满足RE100新技术导则对于提交核销绿证的新要求,也回应了市场长期以来的期待。巴斯夫可再生能源公司亚太区电力及可再生能源高级经理查琳告诉笔者,巴斯夫非常欣喜地看到绿证核销功能的上线,核销是确保绿证环境属性唯一性的重要一环,“核销设计突出了对绿色消费场景的多样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核销场景的自申报功能,例如对特定的产品线以及会议等场景的申报,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在不同场景下定制化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需求。同时,购买绿证时需要选择环境权益归属地,也与能耗双控等政策要求进行衔接,拓宽了可再生能源电力环境属性在多个政策中的使用”,查琳补充说明道。RE100全面认可了中国绿证的使用,是中国绿证的应用走向国际的重要成果,但中国绿证的国际化之路将远不止于此。从标准互信、政策互认以及市场互通三个维度来看,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不断推进。在标准互信层面,社会各界可积极参与国际重要标准或技术准则的修订,例如正在更新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协议(GHG Protocol)范围二指南,以及与产品碳足迹相关的标准体系建设,并在“一带一路”、APEC等机制下开展能源属性证书标准合作。“未来,我们期待绿证的国际公允度能够继续提高,能进一步被纳入产品碳足迹的评估体系,这将有助于降低中国制造产品的碳足迹,进一步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绿色竞争力”,朱子涵作为直面国际市场需求的一线人员,提到了对绿证与产品碳足迹体系衔接的期待。在政策互认层面,通过政府间对话等形式,推动中国绿证与更多的国际政策形成互动,包括推动欧盟的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CSRD(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等政策明确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属性追溯和聚合凭证。2024年11月,国家能源局组织代表团赴丹麦、欧盟总部开展绿证绿电专题调研交流,就中欧绿证互认、推动绿证在CBAM中更好发挥作用深入探讨,认为中欧绿证设计理念高度一致,制度规则基本相似,具备互认的良好条件,为后续深入交流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在市场互通层面,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宣传力度,使更多国内外企业了解中国绿证机制,了解中国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的努力,使国际社会更加公平公正地认可和接受在中国生产经营的企业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所付出的努力。跬步千里,积微成著,随着政策的持续完善和市场使用面的不断打开,期待绿证在国际化之路上能实现更多的里程碑,持续地为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支持,并助力中国制造更多更好地走向全球。(作者为北京电链科技双碳事业部总监,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

责编 | 王祎

相关文章:
瑞芯微发布AI视觉芯片RV1126B:自研NPU支持2B内参数模型05-08
中国绿证国际化取得重大突破,制造业最受益05-08
新材料 为制造强市贡献新“材”智05-08
降息降准来了!A股三大股指高开超1%05-07
特稿|人文交流拉紧中俄人民相知相亲纽带05-06
石狮43家企业亮相广交会“圈粉”全球客商05-06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更高水平05-05
广交会观察:中国企业借跨境电商拓展多元市场05-05